论学以所用,赢得未来
2020年01月06日 11:56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全国学校联盟网北京1月6日(评论员/刘澍斌)黄河奔腾,岁月不居,2020年已悄然来临,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简称联盟)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联盟自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以来,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由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简称校工委)按照《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章程》(简称章程)的相关规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有关规定,秉承“学以所用,赢得未来”的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整个机器人素质教育各个环节,在全国学校、合作机构内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了以项目推广、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交流培训、赛事管理、体教基金、论坛展览等卓有成效的组织工作、管理工作和实施工作,赢得了广大大中小学校、广大青少年学生、社会各界及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
回首联盟走过的历程,以机器人学多学科交叉为平台的素质教育教学事业硕果累累、成就喜人:
一、完善机器人教学体系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以机器人为学科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制度和教材的建设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和保障,2018年,联盟专家委按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简称体卫艺司)绵竹会议要求,重新修订了《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简称指南),同时,完成了与教学指南配套的《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大纲(试行)》(简称大纲)的制定,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检验,《指南》和《大纲》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实用性得到证实,其实施对规范、普及与开展我国素质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
联盟联合北大、哈工大、北航等高校的著名机器人专家,组编了包含《机器人概论》、《机器人感知与应用》在内的横跨大中小学共计21本机器人系列教材,其中,中小学机器人系列教材经过专家们的整体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中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机器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此外,教材中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体验和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思维和协作意识。
联盟机器人教材库在校工委和专家们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中得到丰富和更新,越来越多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将被融入联盟成员学校机器人教学中。截至2019年9月,采用联盟教学指南、教学大纲及教材开展机器人教育教学的学校近万所,受益学生逾300万人次。
二、创建机器人技能等级评价认证体系
机器人是智能AI时代的必然产物,机器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通过机器人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知识,感受机器人的智能和魅力,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
为强化机器人教育的学习过程和归口管理,完善机器人技能等级评价机制,严把机器人教育教学的质量关,校工委上报教育部体卫艺司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章程》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机器人技能等级考试评价办法》(简称评价办法),评价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校工委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已经成型,机器人技能等级评价认证体系已经完善。
三、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简称交流活动)是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校工委共同主承办的民间国际交流项目,项目下设公费短期留学、自费短期留学、长期留学、出国研修等活动,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正确领导下,校工委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中心于2018年暑假正式启动交流活动,时至今年暑假,该项目的交流国家从去年的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扩大至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士、意大利七个国家,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科技知识,拓宽了文化视野,还可以了解和体验到异国文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天下情怀,项目得到国内外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引发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自2017年以来,校工委代表团应邀出访美国、德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端机器人运动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考察,把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国门,为校工委机器人素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开拓了国际视野和创新思路。
除了出访交流,校工委还接待了沙特驻华大使、阿联酋驻华大使、克罗地亚驻华大使、黑山共和国驻华大使、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塞尔维亚驻华大使、印度尼西亚商务参赞、韩国驻华大使、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发展中世界工程院院长、中亚竞技合租组织科学基金会主席、韩国交流财团主席等国际组织官员,就推动机器人运动国际化,以及开展青少年机器人国际交流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磋商。
四、不忘教育初心 体现社会责任
教育是个良心活,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身为教育企业,除了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外,还需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而努力。
2019年,校工委正式成为联合国“每个妇女 每个儿童”中国促进战略合作伙伴网络的一员,为全球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成为正式成员后,校工委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2019年,交流中心资助一名老师和两名学生参加2020年寒假机器人交流活动,今后还将继续为真正有需求的学生和老师提供资助;校工委驻苏州联络办公室联合中国康复医学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博爱学校围绕在残障儿童及弱势群体中如何整合多方资源开展机器人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让特殊群体的孩子们也能了解科技的奥秘和魅力。
2019年,校工委设立了机器人教育基金和机器人体育基金。机器人教育基金下设奖学金和助学金,旨在激励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校工委的社会责任;机器人教育基金还下设创新创造、奖教金、贡献奖、公费留学、特色校、示范校等奖励奖项,旨在激励联盟成员学校在开展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工作者更好地为机器人素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机器人体育基金旨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机器人运动大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表现突出的裁判员、教练员及相关人员,按照机器人体育基金的相关规定,校工委予以体育基金支持或予以公费留学、出国研修、长期留学等支持。
五、合作发展 协同育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工委积极组织开展以机器人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的政府、学校、社会机构合作模式,并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2019年,校工委联合北京、黑龙江、江苏、山东、嘉峪关、威海等多地政府主管部门展开合作,把先进的机器人教育理念带到当地,为当地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福惠。
2019年,校工委与全国16家社会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课程优势、师资优势等,为更好地开展机器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9年,联盟成员学校包含大中小学及职业院校在内共计38000余所,形成了以机器人教育为着力点的庞大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网络。
六、建立《学分银行》,编制《学分银行管理办法》
2019年,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体卫艺司相关要求,深入贯彻执行《章程》有关规定,更好地为联盟成员学校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服务,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校工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章程》的有关规定,特创建学分银行,学分银行的建立不仅贯通了联盟学校成员,还能塑造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导向思维和成就意识,同时,发挥学分银行的平台优势和凝聚作用,真正做到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对科技的探索兴趣。
为保障学分银行的高效有序运行,校工委特编制《学分银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作为学分银行的具体执行标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学生在联盟成员学校内学习获得的学分在学分银行均可互认、存储,并可按照办法里的相关规定进行产品的兑换,此外,学生在教育部、全国友协、校工委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竞赛活动、公益活动中表现突出并取得的优异成绩均可按照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学分的认定、存储和产品兑换。
七、制定相关赛事规则
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和校工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章程》的有关规定,组织编写了《全国学校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简称规则),为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机器人运动会、运动大会规范举办、公平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学校机器人运动“运动炫科技 智慧赢未来”的崇高理念。
八、扬帆起航,再创辉煌
2020年是再创佳绩攻坚决战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为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聚焦服务产业升级,对接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求,校工委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勇于尝试和创新,将与日本、德国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达成战略合作,为国内优秀的学生搭建更具就业竞争力的学习平台。
2020年也联盟秉承信念继续奋斗的一年,校工委将继续秉承“学以所用,赢得未来”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整合电信、网络、外交、政策等资源优势,为中国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为培养新时代接班人、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