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卫生意识是如何养成的?
2020年01月31日 10:35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随着2020年寒假中国国际青少年日本东京交流活动的圆满结束,作为此次日本东京交流学习团的团长,在此次交流学习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日本人良好的卫生意识与公共卫生习惯。

交流学习团团员们合影留念
放眼当前中国人民正在全力抗击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首先对逆行坚守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看着那笨重的防护服,虽然无法辨清他们是谁,但是我们深深的知道他们是人民卫士。然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乱扔垃圾,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刚刚去过的日本。
日本人爱干净的习惯在世界上是享有盛名的,不论是家庭和公司,还是其他的公共场合都会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早在2018年世界杯,日本足球队给世界留下的最深刻印象,除了聪明又稳健的踢法,就是他们捡垃圾的身影了。在日本队与塞内加尔对比赛结束后,有媒体在赛后捕捉到画面,日本球迷和塞内加尔球迷主动捡赛场的垃圾。这一举动获得不少国家媒体的赞叹。和比利时比赛被淘汰后,有媒体再次拍到日本队使用的更衣室整理得干干净净,还留下一路俄文版的“谢谢”。赛后现场依然有日本球迷捡垃圾。

捡垃圾的日本球迷
其实,日本球迷在看完比赛后主动捡赛场的垃圾,并不是2018年才被首次报道。早在2016年,也有媒体拍到日本球迷在里约奥运会赛后捡垃圾。

2016年奥运会上捡垃圾的日本球迷
有些人认为日本球迷在这些大型赛事上捡垃圾是作秀,不过绝大多数日本人的清洁意识和环保意识挺强,主动收拾垃圾、垃圾分类处理在日本的国民教育中是习以为常的事情。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究竟日本什么时候就开始关注垃圾处理,形成注重环保的公民社会?
日本人跟垃圾杠了100多年
日本人对垃圾处理的关注其实在一百年前就有所体现。1900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垃圾处理相关的法律——《污物扫除法》。这部法律规定各自治体(相当于地方政府)有义务进行垃圾收集处理。1924年,东京建了日本第一座垃圾焚烧厂。
尽管日本不是最早建立垃圾焚烧厂的国家,尽管19世纪末的德国和法国建立自己的国家首个垃圾焚烧厂,但当时的日本作为向西方强国学习才几十年的亚洲国家,这一举措在亚洲已经算领先的了。

一百年前的东京街头,日本明治维新时代有名的摄影家玉村康三郎摄
不过,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在垃圾处理方面一度遇到难题,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大腾飞,各种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垃圾呈爆炸性增长的趋势,另外还有很多工业污染。有的地方,例如东京,产生的垃圾非常多,但焚烧能力不足,一部分垃圾未经焚烧便被填埋,导致填埋场周边环境严重恶化。日本国民也曾因为反感垃圾焚烧厂建造在自家居住区附近而进行近十年的抗议活动,这一事件被称为东京垃圾战争。

东京垃圾战争事件中,东京江东区居民阻止垃圾厂建在该区进行抗议
上世纪90年代,情况有了很大转变,可以说,日本在这时候全面进入垃圾处理的新时期。日本政府及各团体通过电视、报纸、展会等各种媒介进行宣传,开始对大型垃圾和企业垃圾的处理实行收费制,另外,各类与废弃物回收利用相关的法律也陆续出台。
当日本人的认真用在“垃圾”上
让我们从公共环境营造和环保政策一窥日本人在垃圾分类和处理这样的问题上有多较真。
在日本扔垃圾之前需要进行非常细致的分类和清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分得越细,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越高。

日本垃圾分类标志,有的地方分类甚至达44种

详细的垃圾分类家庭宣传单
日本的商品外包装上印有分类标记和材料成分,可以帮助消费者进行相应的分类。这件事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被视为跟厂家的地址电话一样重要的事情。牛奶盒上甚至有提示喝完牛奶后,怎样处理剩下的盒子——洗净、拆开、晾干、折叠,然后再丢进相应的垃圾桶。装化妆品的外用塑料袋也会标明是不是可燃物,如果燃烧时是否产生有害气体。

日本大阪狭山市关于牛奶盒回收方法的网络宣传图
日本人扔垃圾时,也很“较真”。比如扔个瓶子,装矿泉水或饮料的聚酯瓶不能和装各种调料或食用油的瓶子混在一起。不仅玻璃瓶和塑料瓶要分开,有色塑料瓶和无色塑料瓶也得分开。而且,得把瓶子洗得干干净净才能扔。再比如,女生们要丢掉小口红,需要把口红金属管里的膏体弄出来,口红金属管属于金属类,口红膏体属于可燃物类。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放在不同颜色的特定垃圾袋里,垃圾袋要花钱买。

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袋

日本某地的垃圾桶,详分12种类
日本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也就是说街道没有专设垃圾桶。但便利店门口有分类垃圾桶。有的便利店对塑料袋也进行细分——干净的塑料袋和有食物等残渣的塑料袋,所以就有可以扔干净塑料袋的垃圾箱和有食物等残渣的塑料袋。有的便利店还有专门回收小电池的垃圾箱。日本人办事的严谨和细致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日本垃圾桶
最左边的是纸类和塑胶(プラスチック)的垃圾箱,已经沾上食物残渣的塑胶的话,就要扔到这个垃圾箱;中间的塑胶(プラスチック)垃圾箱用来扔比较干净的塑胶,例如用过的塑料袋、包装纸等。
市民产出的一般垃圾由市、町、村这些行政主体进行回收,然后再由政府委托相关的企业进行处理。每天可以给垃圾回收企业的垃圾都是不同种类的,例如今天回收的是金属类别的垃圾,明天回收的是玻璃瓶和罐头类的垃圾。垃圾回收公司上门回收垃圾严格按照时间,如果错过A种类的垃圾回收时间,那么只能等到下次再给回收公司。例如,如果今天不幸错过投放厨余的时间,那么对不起,这些东西只能继续呆在家里了。为了避免厨余在家里放太久而产生难闻的气味,有的人会将倒厨余的日子写在贴纸上提醒自己。

写有不同日期回收不同种类垃圾的提醒牌,例如可回收资源在被称为金曜日的周五回收
另外,如果家中有废弃的冰箱、电视机这样的大型家电要处理时,可不能随意丢弃,这时需要通知相关的回收处理机构和人员来回收,工作人员会收取一定的处理费。对的,没看错,需要付费处理垃圾,因为分解这些家电会产生有害环境的气体和废物。
企业生产的废弃物更要按照要求严格处理,为了奖励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企业,政府会在税收信贷方面给予这些企业相应的环保奖励优惠。而帮企业处理废弃物的垃圾处理工厂,政府也会在融资、柴油的燃料税等方面给予优惠。
除了公众政策的推行和公众环境的营造,日本人也注重有关环保意识培养的教育活动。不少学校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区周围义务捡垃圾,甚至很多日本企业也组织员工捡垃圾。不少垃圾焚烧厂设计得很漂亮,附近的居民、学生和游客可以到垃圾焚烧厂参观。

大阪舞洲垃圾焚烧厂位于大阪市一个人工岛上,这个垃圾焚烧厂外观色彩缤纷,造型类似城堡
尽管有很少数日本人被曝出不按规定分类处理垃圾,或为了避免多交钱而将大型废弃家电扔到深山里,但绝大部分日本人对于垃圾的较真态度是杠杠的。
日本有个有名的连锁酒店叫东横INN。它的一位分店酒店社长曾经因为不当处置废弃建材而被迫引咎辞职。因为废弃建材放在地下室,雨水淹没地下室后,和废弃材料硫酸钙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之类的液体。这些液体反涌回地面,让住在附近的8个人感觉身体不适。
日本有部法律叫《废弃物处理法》,对于不按要求乱扔垃圾的人的惩罚很重,最高有可能处以5年以下拘役,以及1000万日元(大约60万人民币)以下的罚款。你想,不按照要求乱扔垃圾,最高会被罚60万人民币?!这要求还不严格吗!

日本认为不法投弃垃圾是犯罪行为,图为不法投弃垃圾的警告牌
一些日本新闻也证实日本政府在这方面手是不会软的。静冈县曾有食品厂厂长和社员一起把30公斤过期酸奶丢到下水道里,结果被当地居民举报有臭味,最后这位厂长和社员两个人都被逮捕。
文明观念和公民素质的培养是细水长流的,需要时间和耐心。今日大陆面临和过去日本经济腾飞时类似的处境,日本在这方面不少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正是因为日本在国内能做到这样严格的垃圾分类,日本国民出国才能将这样的好习惯展示给世界。
当前,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公共卫生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希望我们能够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服从大局、听从指挥、从我做起、加强防护、理性对待、坚定信心、不负韶华、勇于进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取得全民战“疫”的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我们相信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文/2020年寒假日本东京交流学习团团长 于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