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教育的春天
2020年03月27日 18:04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全国学校联盟网北京3月27日讯(评论员/王丽丽、林川、张望、张鑫、刘澍斌)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春风佛面、姹紫嫣红、山花烂漫等优美的词句,形容的是春的光和色。伴随着庚子年的春天,迎来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简称联盟)七周年的华诞。

成立大会会场一瞥
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章程》(简称章程)中了解到,联盟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简称校工委)于2015年正式成立,并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简称体卫艺司)的直接领导下,依据章程的有关规定,由校工委负责组织管理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中学校、小学校以学校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名义自愿申请加入,是教育部专门设立的以机器人为载体开展素质教育的学校成员组织。
联盟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的规定,发挥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为广大大中小学生提供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多学科交叉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竞赛平台,满足学生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竞赛、人文科技、计算机编程、机器人英语等项目的理论学习、实践应用、资格认证的相关工作,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综合改革的健康发展。
联盟围绕教育部新增设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以及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素质教育课程,开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各级各类赛事,旨在促进和检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育成果,整合优化全国学校成员教育教学资源,创建多学科交叉的机器人教育教学平台、创新机器人运动赛事与项目,形成推动普及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造理论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实现以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为载体的素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相互促进、整体提升。
联盟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开展项目推广、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赛事管理、交流培训、体教基金、论坛展览等主要工作。通过在联盟成员学校中常态化组织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深入开展短期留学、出国研修、出国留学等民间外交项目,实现教育部提出的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运动、体育教育的综合教学改革目标。
通过七年来的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体育、机器人赛事、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等相关工作在全国学校联盟成员单位的普及开展、规范开展、创新开展、全面开展,实现了我国素质教育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新篇章。1994年,我国首次提出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以来,全国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类学校按照当时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关于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踊跃参加到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举措中来。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2013年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等七大联盟组织,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组织作为教育部八大联盟组织之一,于2015年3月27日由教育部组织举办成立大会,标志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在全国学校联盟成员单位中实施体育教育、体育教学和机器人教育三个综合性教学改革联盟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指南等工作方面,承担了小学、初中、高中等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等综合试点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国学校联盟成员规模已超过28,000所,主要包括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学、小学、国防院校等。
新世纪以来,全球进入空前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人才竞争空前激烈。机器人素质教育是体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造理论、全面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世界范围内,机器人技术作为战略高技术,无论推动国防军事、智能制造装备、资源开发,还是发展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美国、日本、欧洲等十分重视。特别是服务机器人作为当今前沿高技术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按照国际机器人权威机构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指除从事工业生产以外的一大类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不仅着眼于感知、决策与执行高技术完成有益于人类的服务工作,有望培育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具有很强的技术辐射性与带动性,对促进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提高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发展医疗康复设备、增强军事国防实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教育部高瞻远瞩,把握机器人技术作为战略高技术的特点,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各类人才的主管部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教育部必须先行的重要工作,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课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是教育部的长期工作任务。联盟的成立是深入贯彻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及高素质专业人才重大举措的具体实践,打造了以机器人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国家平台。
七年来,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校工委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机器人多学科交叉知识的特点,从教学方面制定了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并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成员学校范围内颁布实施,以此为方向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课程在大部分联盟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受广大联盟成员学校、教师、学生的青睐。校工委教材编审部编写编著的小学机器人学系列教材、中学机器人学系列教材与机器人专项系列教材、机器人学大学基础系列教材形成了教材衔接体系,共计21册在联盟成员学校中发行。配合教育教学工作,检验教育教学成果,校工委资格认证中心开展了资格认证,人才评价等具体工作。
在机器人运动工作方面,校工委赛事管理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的有关规定,借鉴总结了全国机器人运动各级各类运动会、专项大赛等赛事的先进经验,制定了全国学校各级各类机器人运动会竞赛规程,为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机器人运动与机器人教育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明确了工作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体现了我国开展机器人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成果检验平台作用。
机器人运动有别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机器人运动分为常规赛和创意赛两类,按照我国体育赛事行政划分为国家级、省市区级、地市州级、区县级四个级别。2011年始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神州通信集团的大力推动下,国家体育总局于2012年正式将机器人运动纳入国家体育项目,归类为社会体育项目范畴,项目名称为中国机器人运动,并于同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16年修订的《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19年修订的《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2016年、2019年分别制定修订的《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均由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此举为我国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各类学校举办各级各类机器人运动竞赛工作明确了工作方向,为圆满举办各级各类机器人运动竞赛起到了规范作用,改变了以往打着机器人竞赛、科普活动旗号的举办者不规范的行为,净化了机器人竞赛活动,规范了机器人运动相关的各级各类赛事。机器人运动经过近10年的发展,缔造了机器人运动200余名国家级体育明星、数以千计省区市、地市州级体育明星、区县级体育明星举不胜举,机器人运动在我国已成为基本成熟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此背景下,2019年教育部决定将机器人运动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由教育部发起、主办全国学校机器人运动会,直接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机器人运动会,旨在检验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成果。

大赛开幕式一瞥
2015年,校工委代表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学校加入申请联盟等相关工作以来,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章程的规定,将踊跃参加联盟、积极参与素质教育、践行实践教育的先进学校纳入到联盟,成为联盟的成员、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方,按照章程的有关规定,在联盟和本学校开展项目推广、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赛事管理、交流培训、体教基金、论坛展览等主要工作。
2018年以来,校工委与全国友协共同发起主承办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等相关工作,在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围绕交流活动是教育部及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为推动我国“机器人革命”及素质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拓宽我国青少年科技、文化视野、培养我国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重要的平台;创建了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新的模式为校工委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开展民间外交项目,创造性地开展了短期留学、出国研修、出国留学等教育教学项目,满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交流学习、技能学习、专业学习的留学愿望。此举加大了教育部关于机器人素质教育的工作力度,体现了我国广大青少年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平台作用,真正实现了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的新模式,为促进新模式的内涵,丰富了知识性强,人文交流能力强的具体活动内容。2018年以来,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已有超过百万青少年学生参与,通过遴选500余名学生,完成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瑞士、新加坡等国家的50余个团的公费交流学习。由于新冠疫情的特殊原因,2020年寒假在完成日本、韩国3个交流学习团基础上,未完成的交流学习团延期至2020年暑假举行公费交流学习活动。

交流活动瞬间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历经七年的耕耘,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校工委在全国联盟成员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适合我国机器人为载体的正确教育发展之路,为教育部提出的体育教育、体育教学和机器人教育三大教学改革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实现了以机器人教育为平台的项目推广、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赛事管理、交流培训、体教基金、论坛展览等工作的正确开展。七年的付出、七年的奉献,教育成果硕果累累,为我国机器人素质教育普及开展、全面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效践行了“学以致用·赢得未来”的理念,为“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伟大工程”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