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

发挥联盟教育教学优势,打造以机器人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平台

2020年06月15日 09:45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全国学校联盟网哈尔滨6月15日(通讯员/默然)近日,全国学校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相继下发文件,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方位开展机器人学科交叉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筹备准备各级各类赛事申报工作等进行部署。工委通过发挥全国学校联盟教育教学平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规范开展机器人教育类课程、机器人体育类课程、机器人赛事类课程、机器人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编程类课程、艺术类课程、文化类课程等课程,为数以亿计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交流模式。展现全国学校联盟教育教学平台在便捷安全的一卡通实名制线上线下教学、考试认证、赛事管理(含机器人运动、艺术类、知识类、计算机编程类等)、参加赛事、国际交流、国内交流、咨询查询、投诉处理授理、考核管理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6月12日,工委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工委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何晨光教授在会上重点讲解部署了机器人教育课程、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案编制工作以及“神通杯”第一届全国学校联盟知识大赛举办的现实和深远的借鉴意义,为工委各部门、各级联络办公室、各联盟成员学校、各基地、各合作机构在开展机器人兴趣、机器人物理、机器人数学等课程教学接地气工作明确了方向。

一、机器人教育教学与课本知识相互融合,更接地气

何晨光教授对机器人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程与亿万广大中小学学生学习物理、数学相关知识融合、完善补充、挖掘兴趣、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小学机器人兴趣、中学机器人物理、中学机器人数学等接地气的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在全国学校联盟成员范围内积极开展、特色开展、启蒙开展等相关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小学机器人兴趣课程、中学机器人物理课程、中学机器人数学课程,是经工委基础教育部有关专家、专业教师、青年教师充分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在总结先进经验,汲取教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基础上科学编制出台的接地气教育教学课程。工委基础教育部全体同仁集思广益、深刻挖掘,把握素质教育的规律和特性,按照《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目前中学、小学、学龄儿童在校内、园内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站在不同学段亿万广大少年儿童心理、生理、认知、体质、智力等综合因素的角度,从他们校内学习有关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将相关内容、课时、复习、学期、考试、资格认证等方面相融合。可以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学习小学机器人兴趣、中学机器人物理、中学机器人数学知识的热情,满足不同学段亿万广大少年儿童动手动脑、创新创造、渴望知识、学习知识、了解知识、认识新生事物、理解知识的迫切的素质教育需要。

二、机器人体育教育注重实践技能,为国家培养机器人运动专业人才

会议指出,机器人体育课程在原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机器人体育课程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其中理论知识成绩占30%,实践技能知识成绩占70%,更注重学员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的分值判断,参与参加机器人运动专业的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教师等人员必须接受机器人马球、舞蹈、障碍、无人机花样队列、无人机投弹、无人机任务、无人机巡逻(多旋翼、固定翼、直升机)、无人机测绘、无人机植保、无人机侦察、无人机消防救援、插件、足球等机器人体育课程相关的教育。

机器人体育课程首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通用竞赛规则》、《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章程》相关知识和术语纳入到理论知识部分,以固定课时为教学内容作为所有机器人体育课程的必修课。同时,将相关机器人部件、功能、学科名词等相关术语纳入到理论知识部分,此举在实践技能训练、实操体验等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术语和相关知识的作用。机器人体育课程设置与专才培养等教案、教学计划、考试认证等相关工作相辅相成,专业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教师必须经过考试认证后才能持证参赛、上岗,使机器人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机器人运动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首届小学点典知识大赛为广大少年儿童搭建培养兴趣、走向科学的舞台

“神通杯”第一届全国学校联盟小学机器人知识大赛(简称小学大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神州通信集团主办;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承办;全国学校联盟机器人工委各级联络办公室,全国学校联盟网、神州网等电视、平面、网络媒体协办。

据悉,大赛以“学以所用 赢得未来”为主题,以机器人多学科交叉为载体的小知识和应用知识、技术知识为比赛内容。大赛分为各省区市预选赛和全国总决赛,大赛整体举办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各省区市预赛遴选时间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

通过规范举办小学大赛,扩大少年儿童的参与规模,提升少年儿童的参与度和参加热情,让广大少年儿童走进科技、走向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机器人与新生事物等同认识,科技无所不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参加小学赛事,培养广大少年儿童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新生事物认知力。 通过小学大赛的举办,挖掘发现广大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检验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旨在提高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判断力和自信心,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广大少年儿童学习科技知识、人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我国全面开展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借鉴意义。

通过文件的下发并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以及何晨光教授对于作为工委的核心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三项工作的讲解部署,工委各部门、各级联络办公室、基地充分领会认识到这些课程对于教育教学活动、赛事举办及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工作方向,确定了工作目标。相信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时期,全体同仁一定会众志成城,在危机中把握住最佳机会,充分发挥联盟教育教学的资源优势,为广大大中小学生提供以机器人为载体的多学科交叉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竞赛平台,为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综合改革的健康发展,实现利国利民利子孙伟大工程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