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地震救援应用 培养专才
2020年08月15日 09:10 来源:神州网
神州网北京7月19日讯(通讯员/孟远)提起地震,人人皆知是自然现象。如何预防地震,恐怕世人只是在思想思维上预防,实际的预防,包括我本人在内不知何为,更不知有所为。神州通信集团作为主办方之一,与主办单位共同主承办“神通杯”第一届全国学校联盟小学机器人知识大赛(简称大赛),大赛围绕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知识性强、权威性强的特点,从教育手段出发,在全国学校联盟小学成员范围内,开展启发启蒙、动手动脑、兴趣爱好、认识认知等教育教学活动,结合机器人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广泛的特点,从各专业人才适应各应用领域的角度,举办基础性的知识大赛。

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
本文围绕地震和地震知识、地震救援、消防救援、保护人类生命财产等方面,论述大赛举办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启迪意义。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救援一瞥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平地震剖析均半径为6370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但地震不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公里处。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
大赛秉承“学以所用 赢得未来”的崇高理念,从我国亿万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学习成长等方面入手,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在了解知识过程中发现和产生兴趣爱好。通过参加大赛的形式,展示少年儿童的自信心,结合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效引导他们兴趣爱好和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融合,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