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草原旅游 培养专才
2020年09月25日 11:38 来源:神州网
神州网北京9月7日讯(通讯员/孟远)草原旅游是以草原辽阔的空间、独特的游牧文化、差异化的草原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亲近的动植物资源等为依托,满足人们别样的观光、度假、文化、娱乐、探险等旅游需求的体验式旅游。

草原风光
目前草原旅游发展呈现出遍地性布局和集中开发的特征,在国外集中在非洲,在中国又以内蒙古最为突出。但是,由于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决定了草原旅游发展存在脆弱性。从空间分布上讲,草地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往往处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稠密区之间的过渡区域。

草原文化一瞥
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对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区域旅游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开发以及它们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所做的总体安排与战略部署,它对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指导资源优化配置、区域持续协调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但是,若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作指导,就不会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不仅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施后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对其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总的说来,草原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可以大致涵盖草业科学、区域经济理论、区位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生态学理论、旅游人类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几个大的方面。
生态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生态的群落交错带上,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往往形成许多边缘种或特有种;与之相反,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的交错带上,往往由于受人类活动目的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程度反而减少。
这是草地旅游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进行草原旅游开发时,要掌握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组成,注意维持草地的生态平衡。要从草地生态——产业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和复合生态系统环境、经济、 社会效益统一的要求出发,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只有在全面认识和遵循草地生态规律,坚持草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并行原则下的旅游开发,才能保证草原旅游乃至整个草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
“神通杯”第一届全国学校联盟小学机器人知识大赛(简称大赛)的规范化举办,结合草原旅游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围绕大赛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知识性强、权威性强的特点,彰显了大赛培养人才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