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

围绕森林动物 培养专才

2020年09月25日 12:34 来源:神州网

神州网北京9月20日讯(通讯员/孟远)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有责任、有义务必须保护动物。生物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世界,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花吐艳,万木争荣。整个生物界,只有绿色植物才是有机物和能量的生产者,人和动物都是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在生物之间便形成了食物链纽带。围绕森林动物保护所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职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结合“神通杯”第一届全国学校联盟小学机器人知识大赛(简称大赛)培养人才的核心目的,旨在通过本文让我国亿万少年儿童了解森林动物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通过大赛启蒙启发广大少年儿童热爱知识、了解知识、应用知识,在基础教育教学树立早期的学习方向。


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

森林动物是指依赖森林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取食、栖息、生存和繁衍的动物种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爬行类、两栖类、兽类、鸟类、昆虫以及原生动物等,其中鸟类和兽类是重要资源。森林动物的种群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经济价值高,与人类的关系至为密切。

森林对动物的影响包括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两方面。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常年供应不绝,成为动物的食物基础。森林的空间高大、结构复杂、生长周期长、更新调节能力强、群落稳定性大,形成特殊的环境条件,又为动物饮食、栖息、隐蔽和繁衍提供了最优良的场所。森林遭到破坏,常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的锐减,有的濒临灭绝。森林动物的区系、种群分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均受森林类型的影响。但由于森林动物食性和习惯的差别,常在同一森林地带有着形形色色的动物种群;而同一种群类型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森林地带。寒带森林动物毛长绒厚,皮下脂肪发达;冬季毛色变白;产仔和哺育幼仔都在生长季节,入冬时幼仔已能独立生活。也有些动物具有冬眠不食或向暖地迁移的习性。热带、亚热带森林动物一般是毛短、稀疏,皮下脂肪较少,交配、产仔不受季节限制;毛色光彩斑烂。同一类型的动物,在温暖地区体形较小;而在寒冷地区则体形较大,而其尾、嘴、四肢和耳较温暖地区为短。从毛色看,温暖地区黑色增多,干旱地区红色、黄褐色增多,寒冷地区则色调简单。


部分森林动物一瞥

森林动物对森林来说有的有益,有的有害。但同一种类的益害往往因种、因时、因地而异,并与种群数量有直接关系。有益影响表现在:某些动物的取食活动可以提高林木的授粉、结实率,扩大种子传播范围,促进森林更新演替。某些动物,特别是一些鸟类,是森林害虫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抑制虫害的发生发展;动物的粪便、尸体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土壤动物的掘穴和取食活动(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和提高土壤保水力等。有害影响主要表现在某些动物啮食大量种子、幼芽、幼苗、幼树、树皮、树根,不利于森林更新和林木生长。此外,大型兽类经常活动的地方还导致土壤板结;放牧可使幼林遭到毁灭(见森林鸟兽害)。尺蠖幼虫会大量啃食森林植物的叶子,尤其是阔叶植物。

森林动物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又是再生资源,可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丰富的皮、肉、毛、羽、骨、蛋、角等,用以生产衣、食和工艺品等。有些动物如驯鹿、象、猕猴、猩猩、苍鹰等经过驯化饲养,还可供役用。有的则是观赏用的珍禽异兽,如虎、豹、孔雀、鹦鹉、大熊猫等。可供科学研究用的有树鼩、兔、猴、白鼠等。皮毛用动物有各种鼬、松鼠、兔、狐、貂、狸、熊、狍、狼、山羊、猞猁等。肉用动物有羊、猪、鹿、熊、狍、鸽、鸠、雉、鸡类等。药用动物有虎、鹿、麝、穿山甲、沟牙鼯鼠(五灵脂)等。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对森林动物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向多功能、多效益方向发展,并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其生态效益。

动物资源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只要其猎取量不大于繁殖补充量,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反之过量猎取,就会使森林动物锐减;而母兽雌禽的减少,更会导致种群数量难以恢复。滥伐森林则会使森林动物失去生存条件。因此,保护森林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由此不难看出,作为再生资源的动物资源,需要人类保护,需要人类正确开发,才能达到满足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需要。大赛以培养人才作为核心精神,面向全国小学生积极开展,旨在让我国亿万少年儿童了解机器人时代、网络时代、物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等技术能够广泛应用森林动物保护领域,造福人类,造福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