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林业旅游 培养专才
2020年09月25日 12:49 来源:神州网
神州网北京9月24日讯(通讯员/孟远)旅游观光是人类时尚生活、高品质生活、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森立旅游作为旅游观光的一种,是人们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本文围绕森林旅游观光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结合“神通杯”第一届全国学校联盟小学机器人知识大赛(简称大赛)培养人才的核心精神,旨在启发引导我国亿万少年儿童了解森林旅游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

趣味性、知识性、权威性
美国可以说是森林旅游的鼻祖,1872的黄石公园算是前身,二战后,依托森林来发展旅游逐渐兴起,到1960年,森林旅游的现实价值获得了各界人士的承认,并一跃成了森林资源开发的主要部分之一。在美国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林业会议,是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从那以后各国积极进行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这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了健身益智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招徕了外国的观光游客,成为一项无烟工业。我国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森林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开始形成。
调查显示,森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公众特别是城镇居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公众的出游动机和对森林旅游产品的偏好呈现多样化,热衷于山地运动、森林养生的群体正在快速壮大。对于森林旅游的界定,虽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表述,但核心都在阐述: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所进行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各种游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任何形式的野外游憩。
一、森林旅游包括三大纪律:
1:切忌单独进入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以免迷路、失踪,遭遇饥饿寒冷或野兽的袭击;2:不能随意采集标本、摘尝野果。有些种类的植物,它们的汁液、花朵或果实鲜艳惹人,但很可能有毒。3:在林区或自然保护区内,不能随便砍伐、狩猎、野外用火、遗弃垃圾等。
二、森林旅游八项注意:
1:弄清目的地最佳旅游季节。一般说来,北方森林公园的春、夏、秋三季,景观特色比较明显;2:提前制定游览路线,科学安排游览时间;3:如果要去比较偏僻的林区或未开发的原始森林,需要找当地向导带路;4:在森林中穿行,鞋子要防水防滑,同时要戴上帽子或头巾,穿长衣长裤,防止被树枝划伤或被毒虫毒蛇咬伤;5:在茂林里穿梭很容易迷路,除要带备用指南针外,还要留意溪流的走向,顺水觅路,不失为上佳寻路法;6:在山里要懂得求生之道,鸟雀及猴子吃的野果之类,人类基本也能食用;7:若在山里遇上暴风雨,首先要认清方向,找一处较开阔的坪子,既不致迷路也可避开雷击;8:随身携带手电、哨子、军刀、绳子等物品,会有意想不到的用途,同时,急救药品带上备用。
林区的气候变幻无常,刚才还是晴天万里,可能瞬间就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温度骤降。
三、森林旅游的五大误区:
中国的森林度假资源丰富,但相关产品的开发尚处在极为粗放和初级的阶段,主要存在几个误区:1.很多景区在森林度假旅游市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盲目借鉴国外开发模式,运作旅游地产项目,且大范围、高密度的进行建设,将原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强行改造成为人造景观。这些项目具备盈利性,但也是对资源开发的极大浪费;2.森林度假产品的独立开发性不足,常常在现有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捆绑,在景观环境不能及时提升,私密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难以打造精品度假项目,增加市场淘汰风险;3.森林度假项目的开发运营模式不完整,多数项目运营主体缺乏全程的整合运营理念,没有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客观策划为依据,规划建设方案完全从快速收益的角度入手,管理运营理念不够先进,难以形成长效的良性发展运营模式;4.由于对度假产品的本质不能很好透视,常常过分依赖观光产品和文化产品,而忽视度假产品中,休闲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建设;5.森林度假产品的核心卖点可以归结为前文提到的"3F",特别是"Fun(游乐性)"和"Free(自由度)"的打造,不能仅仅依靠硬件的堆积,更是软件体系的建设,包括个性化服务、森林游憩方式的设计、游线组织、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景观生态环境的提升、节点化服务以及安保系统等多个环节。

我国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且发展初具规模。但从发展过程及现状来看,我国森林旅游产业仍然存在经济效益不明显,政府主导功能弱化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对策。
森林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它构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旅游不同其他旅游,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政府决策者三个方面,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从旅游者的角度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的一种高级阶段,同时这种旅游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对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来讲,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先进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对我国政府部门来讲,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护原生和谐的传统文化,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居民和旅游者在受益和休闲游憩活动中得到教育,并最终自觉保护环境的一种生态经济型系统工程,是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而政府作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机构,森林旅游的发展要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并非政府直接经营管理,而是要为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设旅游地形象,第一步要进行形象整合。形象整合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来提炼主题,设计鲜明形象的过程。形象整合的第一步是确定形象载体。森林风景资源或森林风光资源不仅仅表现为森林、园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多姿多彩的景象,而且森林中往往蕴涵许多自然、人文景观,与山、水、泉、瀑、洞、峡、寺庙、古墓、历史遗迹、名人游踪等相互映衬,但对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而言,首先,要考虑自然风光,因为,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植物物种、山势都体现出不同,同时在周围地区至全国范围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特色鲜明的担任形象使者;其次,从当地物种的演化历史和现存物选择珍奇特异物种作为形象使者;再次,利用人文景观、历史迹踪和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优势来展示区域旅游形象。形象整合的第二步是艺术加工过程。主要是结合市场导向,以规划专家为主体,进行巧妙构思与创意,如形象定位和主题词设计等。接下来要对形象载体进行精心设计,凸显它的唯一性、独特性,使旅游地吸引力增强,才能更好地拓展市场与国际旅游市场结合。
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产品结构,改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使森林旅游的活动内容多样化,除观光旅游产品外,开发文化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如利用动植物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宜人的气候资源、洁净的水资源以及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环境等开发静养场、森林浴、康健步道、眼睛保健中心、足道馆、运动和平衡神经锻炼场、森林疗养所等;增加参与性、健身性、挑战性的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诸如野营、徒步越野、攀高登山、垂钓、水上娱乐等一系列较为古朴原始的健康游乐活动,同时注意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综上所述,森林旅游观光业需要各类人才,在开展森林旅游观光的同时,首先必须注重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所需的各类人才充实到工作岗位中,才能确保森林旅游观光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又保护了大自然,顺应了古人说的:顺其自然。大赛凸显培养人才的核心精神,通过本文的简要论述,旨在引导指导我国亿万少年儿童结合当代最前沿科技知识,广泛应用于森林旅游观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