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

围绕餐饮文化 培养浙菜专才(神州网)

2020年10月12日 09:40 来源:神州网

神州网北京9月30日讯(通讯员/孟远)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美食讲究色、香、味、形、意,这是对厨师厨艺水平、烹饪知识、烹饪技法的重要考核标准。文章围绕我国川、鲁、粤、苏、浙、闽、湘、徽等菜系及西餐、日本料理、意大利料理、法国料理等中外饮食的烹饪知识、烹饪专业、烹饪岗位、服务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结合“神通杯”第一届全国学校联盟小学机器人知识大赛(简称大赛)培养人才的核心目的,启蒙启发我国亿万少年儿童了解“民以食为天”的不变法则,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烹饪知识、热爱烹饪艺术、热爱饮食文化、讲究饮食质量、饮食健康、厨艺高尚的热情。


参与性强、趣味性强、知识性强、权威性强

浙江菜,简称浙菜,是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故谚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浙江省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北部水道成网,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西南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东部沿海渔场密布,水产资源丰富,有经济鱼类和贝壳水产品500余种,总产值居全国之首,物产丰富,佳肴自美,特色独具,有口皆碑 。

浙江,东濒大海,有千里长的海岸线,盛产海味,如著名的舟山渔场的黄鱼、带鱼、石斑鱼、锦绣龙虾及蛎、蛤、虾、蟹,平原,河道港叉遍布,著名的太湖南临湖州,淡水鱼名贵品种,如鳜鱼、鲫鱼、青虾、湖蟹等以及四大家鱼产量极盛。又是大米与蚕桑的主要产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西南崇山峻岭,山珍野味历来有名,像庆元的香菇、云和的黑木耳。中部为浙江盆地--金衢盆地,即金华大粮仓,闻名中外的金华火腿就是选用全国瘦肉型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制成的。加上举世闻名的杭州龙井茶叶、绍兴老酒,都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上乘原料。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地方菜种。浙菜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经越国先民的开拓积累,汉唐时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时期的繁荣和明清时期的发展,浙江菜的基本风格已经形成。

浙江菜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同时也受资源特产的影响。浙江濒临东海,气候温和,水陆交通方便,其境内北半部地处我国"东南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河汉密布,盛产稻、麦、粟、豆、果蔬,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四季时鲜源源上市;西南部丘陵起伏,盛产山珍野味,农舍鸡鸭成群,牛羊肥壮,无不为烹饪提供了殷实富足的原料。特产有:富春江鲥鱼,舟山黄鱼,金华火腿,杭州油乡豆腐皮,西湖莼菜,绍兴麻鸭、越鸡和酒,西湖龙井茶,舟山的梭子蟹,安吉竹鸡,黄岩蜜桔等。丰富的烹饪资源、众多的名优特产,与卓越的烹饪技艺相结合,使浙江菜出类拔萃地独成体系。

浙菜具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素问·导法方宜论》曰:"东方之城,天地所始生也,渔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盐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楚越之地……饭稻羹鱼"的记载。由此可见,浙江烹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另外,我国的考古学家在1973年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籼稻、谷壳和很多菱角、葫芦、酸枣的核和猪、鹿、虎、麋(四不像)、犀、雁、鸦、鹰、鱼、龟、鳄等40余种动物的残骸。同时,还发掘出了陶制的古灶和一批釜、罐、盆、盘、钵等生活用陶器。据科学家考证,这些文物距今约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地层之一。


西湖醋鱼                                                     东坡肉

龙井虾仁                                                     莼菜汤

浙菜系主要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赛蟹羹"、"家乡南肉"、"干炸响铃"、"荷叶粉蒸肉"、"西湖莼菜汤"、"龙井虾仁"、"杭州煨鸡"、"虎跑素火煺"、"干菜焖肉"、"蛤蜊黄鱼羹"、"叫化童鸡"、"香酥焖肉"、"丝瓜卤蒸黄鱼"、"三丝拌蛏"、"油焖春笋"、"虾爆鳝背"、"新风蟹誊"、"雪菜大汤黄鱼"、"冰糖甲鱼"、"蜜汁灌藕"、"嘉兴五芳斋粽子"、"宁波汤团"、"湖州千张包子"等数百种。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发展中精华不断被人们所传承和丰富,作为一名小学生,正处在学知识、学习成长、身体成长的基础教育阶段,通过本文主动了解传统饮食文化与当代饮食文化的相互融合,不断探索创新以丰富其内涵,充分认识烹饪专业是人类生产生活时刻不可或缺的根本技能。营养与健康、技能与艺术、服务与消费是饮食文化的环节,大赛秉承“学以所用 赢得未来”的崇高理念,引导指导我国亿万少年儿童真正了解把握“360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需要专业“状元”人才。